新聞辦就2019年全國“憲法宣傳周”活動安排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舉行發布會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下午3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司法部部長、全國普法辦主任傅政華等介紹2019年全國“憲法宣傳周”活動安排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中國網 宗超 攝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言人 胡凱紅: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今天舉辦的新聞發布會。12月4日是國家憲法日,今天我們很高興請來了司法部部長、全國普法辦主任傅政華先生,請他向大家介紹2019年全國憲法宣傳周活動安排,以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的提問。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司長鄧傳淮先生,農業農村部法規司司長宗錦耀先生。
首先,我們請傅部長作介紹。
圖為司法部部長、全國普法辦主任傅政華。中國網 宗超 攝
司法部部長、全國普法辦主任 傅政華: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明天是12月4日,是我們國家第六個國家憲法日,中宣部、司法部和全國普法辦部署從12月1日至7日一周的時間在全國開展憲法宣傳周活動。12月1日,中宣部、司法部聯合在北京、上海舉行了憲法宣傳周的主場活動,這標志著今年的宣傳周正式拉開帷幕??偟目?,我認為今年的憲法宣傳周有這樣三個特點,向各位作一個簡要的介紹。
第一個特點是突出了學習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主題鮮明。今年憲法宣傳周以“弘揚憲法精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題,重點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重點宣傳憲法的地位、作用和主要內容,我國法治建設的輝煌成就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第二個特點是突出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和媒體公益普法責任,整體聯動。今年的“憲法宣傳周”采用了主場活動加分設主題日的形式來進行,既突出主場,又突出主題。從12月1日至7日,分別由不同的中央國家機關牽頭負責,安排了憲法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軍營、進網絡七個主題日,這也是我們第一次作出這樣的安排,也形成了今年一個突出特點。12月4日上午,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中宣部、司法部將共同召開“國家憲法日”座談會,通過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和媒體公益普法責任,各地方、各部門媒體策劃組織了鮮明特色、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將形成整體聯動。
第三個特點是突出提高群眾參與度和覆蓋面,內容豐富。在主場活動和主題日活動之外,今年的憲法宣傳周還安排了其他重點活動,讓憲法精神活起來、落下來,走進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這里我簡要介紹幾項活動:
第一項,司法部和全國普法辦會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評選了2019年度法治人物,主題是“憲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法治人物的頒獎專題節目也將在明天晚上中央電視臺播出。
第二項,司法部組織機關和全系統舉辦公眾開放日。在今天上午,司法部機關也已經舉辦了開放日活動,全系統開放日也將同步舉行。
第三項,司法部、全國普法辦在江蘇常熟舉辦“法治讓生活更美好”的宣傳活動。
第四項,中宣部、中央網信辦、司法部、全國普法辦共同舉辦第十六屆法治動漫微視頻優秀作品展播、頒獎活動。
第五項,全國普法辦、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在全國2300個車站、2500列高鐵上播放憲法宣傳片,以及“我與憲法”優秀微視頻作品。
第六項,司法部、全國普法辦組織評選了全國普法依法治理十大創新案例,命名了17家第二批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
第七項,12月4日,國家憲法日當天,移動、聯通、電信等運營商將向全國10億多手機用戶推送憲法宣傳公益短信。
前一段,司法部就推進全民普法和憲法宣傳教育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機關作了專題匯報,研究建立領導干部學法清單制度,制定包括憲法等基本法律和分管業務領域應知應會法律的清單目錄,作為領導干部學法的基本任務、法治素養評估的基本依據和年度述法的基本內容,推動領導干部作學習憲法法律的表率。
憲法的宣傳教育是一項長期任務,是司法部的重要職責,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推進憲法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讓每周都是憲法宣傳周,每天都是憲法宣傳日。
各位朋友,我先簡要介紹到這兒。下面,我愿意和教育部政策法規司鄧傳淮司長、農業與農村部法規司宗錦耀司長回答各位提出的問題。謝謝。
胡凱紅:
謝謝傅部長,我們開始提問,提問之前請各位記者先通報所代表的新聞機構。
人民日報社記者:
2017年,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實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的意見》,“七五”普法又特別強調“誰執法誰普法”。請問,司法部、全國普法辦圍繞“誰執法誰普法”做了哪些工作?以及如何調動各部門參與普法的積極性?謝謝。
傅政華:
謝謝你的提問。我有個重要的職務,就是全國普法辦主任,所以你提的這個問題也正好是我的職責所在。
我認為,推進“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是新時代全民普法理念的創新,是實踐創新,也是制度創新的一個重要成果,是“七五”普法的標志性措施,這項措施是非常重要的。近些年,圍繞著“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推動工作。
第一,加強對“誰執法誰普法”工作的組織協調。經過國務院批準,司法部牽頭成立了落實普法責任制部際聯席會議制度,這個制度對于推動這項工作的落實起了重要作用。
第二,普遍編制了普法責任清單,全國普法辦統一編制并且公布了兩批中央國家機關的普法責任清單,覆蓋了50家部門和行業,基本上實現了中央和國家機關的全覆蓋,明確了各個部門在普法工作中的職責和任務。
第三,突出了以案普法。司法部、全國普法辦會同最高人民法院共同印發了《關于推動國家工作人員旁聽庭審活動常態化制度化的意見》,并且組織中央國家機關領導干部旁聽評審,推動旁聽庭審工作在全國展開。
第四,加強了經驗交流推廣。在全國開展了普法創新案例的評選活動,指導各地、各部門在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以及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當中加強普法教育,廣泛組織開展專項法律宣傳日、宣傳周、宣傳月活動,推廣了“誰執法誰普法”履職報告評議等等這些好的經驗和做法。
下一步,我們還將繼續組織和協調,以及指導督促各地各部門進一步做好“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的落實。
一是將“誰執法誰普法”的責任制納入正在全力推進的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活動,作為一項基本內容和重要任務。目前,中央依法治國辦正在開展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活動,在法治政府考核指標體系當中,我們加大了普法工作分值占比,在責任落實、督查活動當中,把普法工作作為必查項目,把加強普法工作與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我們認為這也是法治政府必須履行的責任。
二是要加強立法工作中的普法。把法治宣傳教育嵌入到立法的特定環節當中,通過新聞發布、專家解讀、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以及聽證會、媒體宣傳等形式,解讀法律問題,回應群眾關切,弘揚法治精神。
三是進一步加大案例普法力度。推動司法執法機關選擇典型案例,尤其是加強對社會熱點案件和事件的法治解讀,把熱點案、事件依法處理的過程變成全民普法的過程。
四是圍繞普法責任制清單抓好落實。加強對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的評估工作,結合案卷評查、典型案例和創新項目評選發布、履職報告評議等等,來進一步提高各部門落實“誰執法誰普法”工作的整體質量和水平。
央視新聞記者:
請教一下,明天是第六個國家憲法日,據了解,司法部、全國普法辦正在全國組織開展“憲法宣傳周”活動,請問近年來司法部、全國普法辦在憲法宣傳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怎樣才能使憲法精神深入人心呢?謝謝。
傅政華:
實際上,您提的這個問題剛才我大致也作了一些回答,我愿意更進一步回答這方面的問題,因為這也是我們工作的目的和初衷。
憲法宣傳一直是全民普法工作的重中之重。司法部和全國普法辦高度重視憲法宣傳,去年以來,司法部和全國普法辦持續組織“尊崇憲法、學習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運用憲法”的宣傳教育活動。我們主要是從五個方面展開工作:
首先,明確重點內容。以2018年憲法修正案為重點,我們著力宣傳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憲法的重大意義,著力宣傳堅持和加強中國共產黨全面領導的重大意義,推動憲法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軍營、進網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憲法七進”,會同有關部門開展憲法進公交場所、進賓館、進萬家,以及“中國憲法邊疆行”這些活動。比如去年我們“憲法宣傳周”的啟動儀式就是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舉行的,這就是考慮憲法宣傳要進邊疆。我們先后在2300個車站、2500趟高鐵上播放憲法宣傳片,讓憲法宣傳真正活起來、落下去。
第二,我們抓住了領導干部和青少年這兩個重點,一個是“關鍵少數”,一個是我們祖國的未來。我們在人民大會堂先后舉辦了三場憲法學習宣傳報告會,把講座的內容制成光盤,在全網上推送,作為各地各部門黨組(黨委)中心組學習的憲法輔導材料。另外,我們充分發揮“七五”普法講師團作用,組織開展“百名法學家百場報告會”活動,為領導干部舉辦憲法巡回宣講,組織領導干部參加和旁聽庭審,推動領導干部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會同教育部把憲法學習納入《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每年舉辦全國學生“學憲法、講憲法”活動,在全國40萬所中小學開展晨讀憲法,增強青少年憲法意識。
第三,建設憲法文化。我們分兩批命名了“五四”憲法歷史資料陳列館、蘇州市憲法宣傳教育館等25個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讓憲法文化有形呈現。目前,全國有3500多個公園、1.2萬多個廣場、3.4萬個長廊有機地嵌入了憲法元素。我們每年評選全國法治人物,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錄制了即將播放的“憲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節目,在潛移默化當中引領全社會樹立憲法權威,建設憲法文化。
第四,創新方式方法。先后開展了“我與憲法”優秀微視頻評選活動,而且這個活動超出我們預想,群眾參與非常踴躍。我們即將在全網推送和展播。而且,我們將向全國12.6億手機用戶推送公益普法短信,將會同國務院扶貧辦編寫包括《憲法簡明手冊》在內的八冊助力脫貧攻堅普法叢書,以案釋法。上線智慧普法平臺,充分運用新媒體、新技術開展憲法宣傳活動。
第五,設立了“憲法宣傳周”。在12月4日“國家憲法日”的基礎上,創立了“憲法宣傳周”。各位記者朋友可能都知道,這是從去年開始的,今年是第二個“憲法宣傳周”,去年開始我們把“國家憲法日”(12月4日)前后擴到一周的時間作為集中憲法宣傳的時間,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憲法宣傳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今年我們繼續采取這樣的宣傳辦法,來加強憲法宣傳的社會效果。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動憲法宣傳制度化、常態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我們考慮,首先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憲法學習宣傳教育,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二是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這始終是我們普法、學法、用法的重點。領導干部要在法治建設當中當好帶頭人,推動各地區、各部門黨委(黨組)將憲法列入理論學習中心組的計劃,建立領導干部應知應會學法清單制度,推動領導干部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三是要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充分發揮普法責任制部際聯席會議的作用,完善和落實國家機關普法責任清單制度,推動各級國家機關在立法、司法、執法和法律服務全過程當中開展憲法宣傳教育。四是堅持貼近基層、貼近群眾,采取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全方位、多聲部地開展憲法宣傳,把憲法講準、講透、講活。我們也希望各位記者朋友在憲法宣傳過程中作出你們的貢獻。謝謝。
中新社記者:
剛才提到了關于青少年普法的問題。因為青少年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他們的憲法法治素養,關系到未來法治中國建設的進程。請問,教育部在青少年的憲法宣傳教育和憲法進校園方面都有哪些做法?謝謝。
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司長 鄧傳淮:
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我來作個介紹。正如你所說,青少年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也是加強憲法法治教育的重點人群。應該說,我們現在大中小學的在校生達到2.7億,這是個龐大的人群,加強青少年的憲法法治教育,責任重大,也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憲法教育要從娃娃抓起,讓法治精神從小在青少年腦海中扎根,在潛移默化中培育。近幾年來,在全國普法辦、司法部的領導、指導下,教育部加大了在青少年當中開展憲法法治教育工作的力度,推動憲法教育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我們主要從四個方面著力:
第一,抓好課堂,發揮憲法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首先是做好頂層設計,會同司法部制定發布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以憲法教育為核心,推動憲法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其次是將義務教育階段德育教材更名為《道德與法治》,在六年級上冊和八年級下冊,設置了法治教育專冊,而且突出了憲法教育的內容。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當中,增加了憲法教育內容,尤其是有一門課叫《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這門課是面向所有大學生的,設專門章節,來給大學生講解憲法。
第二,創新形式,提升憲法教育的實效。我們每年都舉行全國學生“學憲法、講憲法”系列活動,通過微視頻征集、演講比賽與知識競賽等形式,推動各地各校深入開展憲法學習宣傳。目前通過教育部全國青少年普法網參加學習的已經超過37億人次,普法網上注冊學生用戶達到了1億多人,還涌現出4054萬“憲法小衛士”,就是達到了一定的分值,才能作為“憲法小衛士”,這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榮譽。我們還開設了網絡青少年憲法課堂,錄制覆蓋500個知識點的121集微視頻,放在青少年普法網上,供全國大中小學生學習。
第三,注重儀式,培養尊崇憲法的意識。按照全國普法辦的安排部署,我們從2014年起,每年都在國家憲法日上午舉辦憲法晨讀活動,這已經成為教育系統學講憲法的一個品牌,也受到了全國普法辦的肯定。今年是第六屆教育系統憲法晨讀活動,明天上午將會有教育部一名副部長領讀,通過網絡連接各地中小學校,與兩千多萬學生同步誦讀憲法部分條款。除了憲法晨讀活動之外,我們還指導各地利用升旗儀式、主題班會、社團活動等營造尊崇憲法的文化氛圍。
第四,強化保障,夯實憲法教育的基礎。我們組織實施了“中小學法治教育名師培育工程”,培育“種子教師”,將法治教育骨干教師專項培訓納入“國培計劃”的示范項目,還組建了若干青少年憲法教育研究中心等平臺,并注重發揮教育系統人才優勢和學科專業優勢,加強理論研究,為青少年憲法教育提供有力支撐。
下一步,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重點從“五個結合”上繼續推進青少年憲法法治教育,把青少年憲法法治教育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相結合,與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相結合,與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與加強歷史教育、國情教育相結合,與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相結合,著力提升憲法教育的針對性、時效性,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香港有線電視記者:
司法制度對于全國來說相當重要,最近香港局勢也有些變化,會不會就這方面跟香港特區政府有溝通或者加強合作?
傅政華:
我們的憲法宣傳是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當然也包括在香港。憲法,我們大家都知道,是國家的根本法,反映的是全體人民的共同意志。香港回歸以后,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和愛國愛港的團體共同在宣傳推廣憲法和基本法方面作了很多工作。
今天上午,可能大家在新聞當中也注意到了,我參加了栗戰書委員長和韓正副總理主持召開的紀念澳門基本法實施20周年的座談會。我想,無論是香港還是澳門,在憲法的宣傳上,和我們各地都是一樣的高度重視,都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在香港,過去兩年也都舉辦了“國家憲法日”座談會。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有關負責同志出席了會議,并且重點就憲法地位、憲法與基本法共同構成特別行政區的憲制基礎進行了權威的和系統的解讀,中央有關部門將繼續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開展憲法宣傳的相關活動。我還可以簡要地說一下,我們內地和香港的司法領域也開展了很多合作,一是推進法律服務開放,助力民心相通。從2003年到現在,內地陸續出臺了26項對香港法律服務業開放措施。二是推進調解、仲裁的交流和合作,打造了合作平臺。三是開展青年法律人才的交流培訓,已經有很多香港學生、青年到內地進行交流,在19家律師事務所、仲裁機構和法院實習,進一步加強了青年法律交流。謝謝。
中國日報記者:
“三農”工作十分重要,農業農村可以說是我國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壓艙石”,但也是最大的短板。對于億萬農民群眾的普法教育一直是難點,請問,農業農村部采取哪些措施推動憲法和法律進農村?謝謝。
農業農村部法規司司長 宗錦耀:
感謝你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關注和支持。憲法對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農民土地制度、農民財產和權利保障等方面都作了明確規定,為“三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動憲法和法律進農村,有利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利于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利于維護農村和諧穩定,保障國家長治久安。
農業農村部高度重視憲法和法律進農村工作。我們把這項工作作為重要政治任務來推動,與加強鄉村治理、推進農業農村法治建設有機結合,與深入貫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有機結合,精心組織、周密安排,與司法部、全國普法辦共同牽頭開展“憲法進農村”主題日活動,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做法和特點:
一是明確主題。我們今年以“深入貫徹實施憲法法律、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題,針對農民群眾法治需求和關注的熱點問題,深入農村開展憲法和涉農法律法規宣傳,增強農民群眾對憲法情感認同,提高農民群眾的法治意識。
二是形式多樣。積極組織“送法下鄉”,我們向全國印發了憲法和主要涉農法律匯編和農民讀本,舉辦憲法知識問答、法律咨詢服務、法治宣傳資料發送和民俗文化展示等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同時通過微視頻、動漫等新媒體、新技術廣泛宣傳憲法和涉農法律。
三是上下聯動。昨天我們與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在順義舉辦了“憲法進農村”主題日主場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時要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在憲法宣傳周期間深入開展憲法和涉農法律宣傳教育活動,因地制宜舉辦各具特色的普法活動,并且要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在農業綜合執法中進行普法宣傳,落實“誰執法誰普法”的責任制。
通過這些工作,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的保障。謝謝。
光明日報記者:
不久前,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剛剛勝利召開,全會對法治給予了特別的強調。請問,四中全會對全民普法工作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準備如何貫徹落實?謝謝。
傅政華:
首先感謝你的提問。我們大家現在都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是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點上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而且明確提出了“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夯實依法治國群眾基礎”。我認為,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從以下四個方面對全民普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第一,更加注重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來推進全民普法,特別是始終堅持黨對全民普法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推動全民普法的深入進行。
第二,更加注重人民群眾需求,以人民群眾的需求為導向,開展精準普法。我們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追求人民群眾的滿意作為普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人民群眾的現實需要出發,宣傳人民群眾需要的法律知識,宣傳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通過對這些熱點、難點的法律解釋,來增強普法的實效。注重采取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和生動活潑的語言,促進普法貼近群眾、融入群眾、被群眾所接受。
第三,更加注重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把學習宣傳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作為首要任務,用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指導法治實踐和普法活動。
第四,要注重基層依法治理。把基層依法治理與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緊密結合起來,推動建設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把基層依法治理的立足點真正放到農村、放到基層,充分發揮法律在鄉村建設、鄉村治理和基層建設、基層治理當中的引領作用、規范作用和保證推動作用。
另外,要加強法治外宣工作。從法治的角度,對外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講好中國制度故事、中國法治故事,進一步闡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法治內涵,服務好“一帶一路”和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戰略。推進國際法治傳播能力建設,打造既承載中國法治文化的內核,又能為國際社會所接受的法治文化產品。
總之,按照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我們的普法工作任重道遠,也希望各位記者朋友積極地參與其中,作出我們共同的貢獻。謝謝。
胡凱紅:
由于時間關系,最后兩個提問。
香港經濟導報記者:
請問司法部在服務和保障“一帶一路”建設方面有哪些新舉措?謝謝。
傅政華:
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也是司法部、全國普法辦高度重視的、重中之重的一項工作。
我們大家都知道,“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是項目投資方面的合作,它非常需要也必須有法治同行。我們各級司法行政機關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講話、論述和中央的決策部署,結合我們的職能,找準工作結合點和切入點,積極投身到“一帶一路”建設當中,努力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良好的法律服務和法治保障。
近一年多以來,我們主要做了這樣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司法部牽頭召開了“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法律服務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部際聯席會議,大力推動上合組織國家在法律服務領域的交流合作,服務區域經貿發展,為“一帶一路”建設保駕護航。我們還舉辦了“上海合作組織國家法律服務國際論壇”。
第二,12月9日至10日,將在廣州舉辦世界律師大會,全國律協也將在近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就會議情況向社會進一步作詳細發布,也請各位關注。在這次世界律師大會上,我們還將成立“一帶一路”律師聯盟,這也是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發起的,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這個聯盟的成立,為“一帶一路”各沿線國家律師之間的合作打造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臺,而且律師大會和“一帶一路”律師聯盟將有力地宣傳我國法治國家形象,構建國際律師交流新平臺,打造更加完善的全球法律合作和服務伙伴關系網絡。
第三,服務企業“走出去”,大力推進中國律師“走出去”。從去年年底,我們確定這樣的工作思路,全面推動中國律師“走出去”,推動中國律所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加快培養涉外律師人才,為基礎設施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建設提供可靠的法律服務法律保障,加強涉外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開展涉外法律服務理論研究,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各有關國家和地區相關領域開展交流合作,進一步提升我國“走出去”的企業合規合法意識,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精準高效的法律服務。
第四,積極開展對外法治宣傳。加強法治外宣,講好中國法治故事,向有關國家和地區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宣傳我國法律制度,特別是有關投資、貿易、金融、環保等方面的法律規定,進一步增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我國法律制度的了解和認知。加強對我國“走出去”企業的法治教育和法律培訓,使他們有更強的合規合法意識。我們還系統地整理匯編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法律法規和典型案例,以案釋法,提升企業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謝謝。
第一財經電視記者:
近年來,資本市場普遍面臨一個違法成本比較低的問題,未來應該如何提高違法成本,以形成執法的震懾力?謝謝。
傅政華:
這個問題和今天的主題有關聯,但不緊密。我認為,我們在法治建設過程當中,應當對違法行為有法律責任的追究,同樣也要有經濟方面的制裁,這樣來提高違法成本,同時也提高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意識。
胡凱紅:
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傅部長,謝謝兩位司長,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