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辦舉行發布會介紹證明事項清理等方面情況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8年6月29日(星期五)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司法部部長傅政華介紹證明事項清理等方面情況,并答記者問。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8年6月29日(星期五)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司法部部長傅政華介紹證明事項清理等方面情況,并答記者問。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中國網 張若夢 攝
新聞辦新聞發言人 胡凱紅: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新聞辦今天舉辦的新聞發布會。近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證明事項清理工作的通知》正式對外發布,這方面的情況大家很關注,這個事情和大家都有關。我們今天很高興請來了司法部部長傅政華先生,請他向大家介紹這方面的情況,并回答大家的提問。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司法部政府法制協調司司長趙振華先生。
下面先請傅政華部長作介紹。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8年6月29日(星期五)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司法部部長傅政華介紹證明事項清理等方面情況,并答記者問。圖為司法部部長傅政華。中國網 張若夢 攝
司法部部長 傅政華:
女士們、先生們,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和大家在這里見面。
現在我向大家介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開展證明事項清理工作的有關情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轉變政府職能,加快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簡稱“放管服”改革),更快更好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推動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要求全黨同志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2016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讓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解決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的問題?!?/p>
李克強總理多次研究部署“放管服”改革,一直強調要求取消各種無謂的證明和繁瑣的手續,最大限度減少企業和群眾跑政府的次數,不斷優化辦事創業和營商環境。今年3月20日,李克強總理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明確表示,今年“放管服”改革要做到“六個一”,即企業開辦時間再減少一半、項目審批時間減一半、政務服務一網通辦、企業和群眾辦事力爭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凡是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證明一律取消。
5月份,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入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持續開展“減證便民”行動,全面清理“奇葩”證明、循環證明、重復證明等各類無謂證明,大力減少各種繁瑣環節和手續。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放管服”改革的總體部署和持續開展“減證便民”行動的具體要求,司法部負責組織實施證明事項清理工作。6月6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全面清理各類證明事項,更多消除群眾和企業辦事煩惱,審議通過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證明事項清理工作的通知》,已于昨天下午3:00網上公開發布。昨天上午,在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電視電話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再次強調“奇葩”證明必須取消。昨天一天有兩件事情都和我們今天新聞發布會直接相關,一件是下發了《通知》,另一件是召開了全國“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的電視電話會議。
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通知》,對證明事項清理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
本次清理的對象是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設定的證明事項。要求在2018年底前完成清理工作。各地區、各部門完成清理工作后,將拿出本地區、本部門取消和擬保留的證明事項目錄。
《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以本次清理工作為契機,進一步轉變行政管理方式,規范行政行為,改進服務作風,提升監管效能。加強協同協作,促進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從根本上鏟除各類無謂證明的土壤。大力推行告知承諾制,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強化對群眾和企業承諾事項的事后審查,對不實承諾甚至弄虛作假的,依法予以嚴厲處罰。
女士們、先生們、記者朋友們,組織實施做好證明事項清理工作,不僅有利于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增強群眾獲得感,提升社會滿意度,而且有利于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推動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司法部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牢固樹立司法為民理念,提高政治站位,全力以赴組織做好證明事項清理工作,強化跟蹤、督促和指導,推動減證便民、優化服務,“不再讓老百姓為個證明東奔西跑”!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問。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8年6月29日(星期五)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司法部部長傅政華介紹證明事項清理等方面情況,并答記者問。圖為新聞辦新聞發言人胡凱紅。中國網 張若夢 攝
胡凱紅:
下面開始提問,提問之前通報一下所代表的新聞機構。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廣記者:
據了解,此前有些地方和部門已經開展了證明事項的清理工作,為什么還要再組織開展一次證明事項的專項清理,是否是因為之前做的清理工作不夠徹底呢?謝謝。
傅政華:
近年來在北京、上海、江蘇、浙江,以及江西、重慶、云南、青海8個地方和公安部、司法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8個地方、6個部門,先后都對證明事項進行了清理工作。深化“減證便民”行動,也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其中北京三批先后取消了201項證明事項,江蘇省市縣三級累計減少了256個證明事項,浙江省市縣三級累計減少了591個證明事項。從這些數字就可以看到,它充分了顯示了各地各部門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的實際行動和他們的工作力度,也取得了很好的社會反映。
在2016年8月份的時候,公安部會同有關部門聯合下發了改進和規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證明工作的意見,明確由派出所出具的相關證明9類情況,其他不必要的證明全部清理,這也是做得很堅決。自2017年開始,司法部取消了香港、澳門居民參加司法考試須經內地認可的中國委托公證人,對其持有的身份證明進行公證的規定,取消了臺灣居民參加司法考試,提交臺灣居民身份證和戶籍、謄本、戶口、名冊的復印件,須經臺灣地區公證機關公證的規定,取消了應屆本科畢業生須提交本科在校證明的規定。從這些實踐看,一些地方和部門確實存在著“奇葩”證明、循環證明、重復證明這些問題,這說明“減證便民”抓的是準的,充分反映了人民群眾的反映和期待。群眾對此確實反映強烈,這說明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英明正確,說明了政府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政府。在這個過程當中,比如結婚和身份證明同為一個人的證明,三次就業未成功的證明,辦理離婚時需要提交自己為正常人的證明等等,有的明明有戶籍簿,有結婚證、低保證,還要求開家庭關系、婚姻關系、低收入證明,重復證明一件事,實際上這些大家都知道,是把證明的責任推到群眾的身上,是政府的履職履責不到位的表現,是為人民服務意識淡薄的表現。為此,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和要求,我們專門組織各地區、各部門開展此次證明事項的集中清理工作,這些清理工作我想是一個逐步深化的、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這次推動,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深化。
法制日報記者:
針對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煩民”證明問題,這次專項清理的重點是什么?為確保清理工作取得預期效果,我們都出臺了哪些硬招?謝謝。
傅政華:
這次專項清理工作,重點有三個:
一是國務院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設定的證明事項。初步統計,現在有效的部門規章是2700多部,規范性文件的數量更多,其中一些部門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在沒有法律和行政法規規定的情況下,設定了證明事項,或者在法定證明事項之外增加了證明材料,這些都與立法法以及“放管服”改革的精神相違背。由于地方無權清理這些事項,所以需要由制定部門予以清理。
二是地方政府部門和有關機構設定的,或者增加的證明事項,有關部門和機構在辦理群眾和企業申請許可、登記、社會保障事項時,擅自增加證明事項,要求申請人出具與其單位簽字或者蓋章的證明材料,或者提高證明要求,這些都給群眾和企業帶來了麻煩,都是反映最多的問題,地方做過清理,但是我們認為這些清理仍然不徹底,還沒有達到讓群眾滿意的程度,所以我們也把這個問題作為第二個重點。
三是法律和行政法規設定,但是可以被代替的證明事項,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可以通過法定證照、書面承諾、網絡核驗證明或者可以被其他材料涵蓋的以及代替的需要由地方和部門提出取消的建議,并且通過修訂法律、行政法規予以取消。
關于硬招,我們這次的集中清理提出了六個“一律”。一是沒有法律法規規定的一律取消,這是最硬的一招,法律法規沒有的,各部門、各地都不能擅自增加。二是能夠通過個人現有的證照證明的一律取消。三是能夠采取申請人書面承諾方式解決的一律取消。我一會兒還要談到這個問題,書面告知承諾,不僅方便群眾,而且推動社會誠信體系建設、推動政府信息化建設的一個很有力的手段和措施。四是能被其他材料涵蓋或者代替的一律取消。五是能夠通過網絡核驗的一律取消。六是開具單位無法調查核實的一律取消。同時,我們明確,對規章和規范性文件設定的證明事項,可以直接取消的要做出決定,立即停止執行,同步啟動修改和廢止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程序。對應當取消但是立即取消存在困難的,應當采取必要措施,但是要確保最遲在2018年年底前取消。
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在實踐中經常出現甲部門已經取消了這項證明,但是乙部門還要這項證明,當事人的事情就沒有辦法進行下去,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么辦?
傅政華:
取消證明事項,目的在于方便企業、方便群眾辦事創業。政府部門不僅要簡政放權、優化服務,而且要堅持“放管服”結合。如果出現你說的這種情況,比如說2016年的時候公安部提出了取消20類由公安派出所出具證明的事項,其中明確取消不再開具同戶人員與戶主之間的親屬關系證明,但是還有些部門要求提供親屬關系證明,群眾就被迫改到公證機關辦理公證,這樣實際上就更復雜、更繁瑣,時間拖得更長,給群眾帶來了更多的不方便。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我們需要從兩個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從“要”的方面入手,加強源頭清理,也就是從需求側入手,要圍繞部門要證明來加強源頭控制。通過改革推進部門“不能要、不再要證明”,只有部門不再要證明了,群眾才不會再去開那些證明,也才能從根子上解決問題。所以清理證明實際上是一個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的過程,是一個政府職能轉變的過程,真正牢固樹立為民宗旨的過程。在清理過程當中,我們堅持的原則就是“誰設定、誰清理、誰主管、誰負責”。
二是防止“斷鏈”,加強后續管理。一個證明往往是企業和群眾辦事鏈條當中的一個環節,取消這個環節,不能造成整個辦事鏈條的斷鏈,事情不能辦不成,所以必須在取消證明的同時明確后續的辦理辦法。防止出現漏洞,使群眾辦事能夠更加便利、更加順暢。如果取消證明以后,可以通過內部核查、通過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通過書面告知承諾等方式,我們認為既可以優化服務,又可以跟上監管。在清理工作當中,我們認為主要是政府和各個職能部門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固樹立為民理念,具體方法和途徑都是能夠找到的,問題也都是能夠解決的。
謝謝。
中新社記者:
我們注意到取消證明之后,肯定會方便了民眾,但是對于行政部門的監管責任是越來越重,也可能會出現所謂的監管真空,剛才部長已經介紹我們可能會采取一些事后檢查或者加強信用體系等方式,我想問一下為了防止出現這種監管真空,我們還將采取哪些措施?謝謝。
傅政華:
我們認為清理證明實際上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打“組合拳”,需要有一系列的措施,不是一朝一夕、一時一刻就能完成的。
第一,清單管理要動態調整。各級行政機關和有關部門要及時公布取消和保留證明事項的清單,防止被取消的證明死灰復燃。
第二,真正實現信息共享、互聯互通。取消的過程實際上倒逼了政府信息共享,倒逼了數據的聯通,通過部門之間的協同協作,實現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對于打破部門之間、地方之間“信息孤島”,做到像總書記講的“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鏟除“煩民”證明滋生的土壤,這是非常重要的。從2013年以來,大家都熟知法律職業資格考試這方面,我們在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司法部同公安部、教育部建立了學歷、戶籍統一核驗的工作機制,不再要求申請人提交畢業證書、戶籍證明之外的其他證明材料,而且在這個過程當中也實行了告知承諾制,這樣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了申請人的麻煩。去年我們有將近65萬人報名,今年報名和去年基本持平,由當事人提供證明轉變為由政府內部統一核驗。
第三,積極探索,創新管理。對實際管理效用不大、能夠納入信用管理信息體系的,或者通過事中事后監管進行管理的證明事項,我們認為可以通過大力推行告知承諾制,由政府告知標準要求,由申請人提交書面承諾,相關的職能部門加強事中事后的監管。對已經取消和保留的證明事項,行政機關應及時通過互聯網等多種形式向社會公布目錄,做好宣傳、做好解讀工作,公布新的辦事指南,保持平穩過渡,防止出現管理和服務的真空。
前不久,我到上海專門做了關于告知承諾制的調研和學習,我看到上海浦東新區的辦事大廳每天有將近3千人的服務量,這是很大的量。我去這個大廳的時候看到是一種非常繁忙的景象,他們所辦理的事項全部是采取企業和個人申請告知承諾的辦法,每年的辦事量將近40萬,這么大的量,為什么能夠受到群眾如此的歡迎而沒有意見,我也和當時辦事的群眾,和服務人員、和干部也進行了交流,大家臉上都是一種非常喜悅、非常高興的表情,都是對這樣的方法非常認可,所以我覺得我們要不斷地摸索、不斷地創新。我也很高興地注意到,我們國家現在類似于告知承諾這樣的制度,已經在很多省市鋪開、試點,我們將進一步關注、進一步探索,把告知承諾制作為我們取消證明過程當中的一個重要創新措施。
第四,加強檢查、嚴肅追責。上級行政機關要對“減證便民”加強督促檢查,對下級行政機關違法增加的證明事項、證明材料,提高證明要求等等問題要進行及時糾正。最近我們還專門在研究“減證便民”工作,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我們不僅要有部署,更重要的是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的“一分部署、九分落實”來貫徹落實。在落實過程當中要充分體現人民當家作主,體現人民的監督, 我們初步考慮準備在中國法律服務網上專門設立人民監督平臺,請大家監督,請群眾批評,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推動“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動“減證便民”落到實處。
經濟日報記者:
我的問題是關于司法部作為本次清理事項的牽頭部門,請問下一步有哪些具體的工作安排?請您介紹一下,謝謝。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8年6月29日(星期五)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司法部部長傅政華介紹證明事項清理等方面情況,并答記者問。圖為司法部政府法制協調司司長趙振華。中國網 張若夢 攝
司法部政府法制協調司司長 趙振華:
第一,這次清理工作,國務院要求由司法部來牽頭組織這次清理工作,司法部作為牽頭部門,主要工作職責是組織、實施、督促、檢查、指導、推廣包括交流經驗,同時在清理過程當中及時總結經驗,把地方清理證明當中的一些好做法、好制度在全國進行推廣,這是司法部的主要職責。
為了做好這方面的工作,部里高度重視,專門成立了證明事項清理工作領導小組,由傅部長任組長,各個業務司局主要負責同志參加,同時也建立國務院有關重點部門的聯絡機制,發揮各個部門在清理工作中的作用,這是強調加強組織領導。
第二,我們采取分批清理的步驟,這次清理涉及到國家層面、地方層面,還涉及到現有的法律法規的規定,所以我們準備分三步來實施。第一步,有些地方反映清理過程當中不徹底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設定的證明事項,地方無權清理。因此,我們第一個步驟,是把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設定的、在地方實施的一些重點事項列為第一批,前不久我們跟國務院有關部門進行溝通協商研究,爭取盡快把第一批部門設定的20多項取消掉。第二步,對國務院部門或者地方自己設定的,讓地方列清單、部門列清單,凡是在法律法規之外,他們自己定的,一律取消,這個有一個時間,要求他們在10月份之前完成。有一些還有困難的,也要求地方清理,最晚到年底前完成。第三步,確實是國家層面的法律行政法規設定的,地方無權清、部門也無權清,我們要求所有的地方和部門在9月底前提出意見建議,匯總到司法部,司法部對這些進行集中的研究,然后拿出來確實可以取消的,走法律程序,該修改法律的我們按法定程序走,該修改行政法規的,由國務院決定。
第三,大力探索告知承諾制。剛才傅部長已經介紹了,下一步還有專門的安排,先試點,然后再全面推行,把制度規定下來。
第四,加強工作的督促檢查。2018年法治政府建設督察,部里已經把證明事項的清理作為專項督察列入到今年的重點,我們按照時間進度,由部領導親自帶隊,到重點地區、重點部門和一些重點的領域進行專項督察,按照時間,催促地方和部門保障在2018年底前全部完成。
第五,我們在年底前總結各地區、各部門匯總的情況及時向國務院報告,謝謝。
香港大公報、文匯報記者:
想問一下針對港澳臺和涉外的工作里面還有哪些需要清理的證明事項,針對這項工作下一步有沒有什么計劃?謝謝。
傅政華:
對港澳臺,和內地的政策要求是完全一樣的,都是努力減少證明,努力為申請企業和申請人提供更多的方便。另外,在一國制度下,我們認為首先是沒有什么區別,是一視同仁的,而且我們會更多的考慮為港澳臺同胞在內地經商、求學和創業提供更多的方便,創造更好的條件。
謝謝。
人民公安報記者:
想請問部長,前些年公安部相繼出臺了清理各項證明事項的通知,各地公安機關也都認真貫徹落實。但在實際執行當中我們也經常發現,一些群眾到其他部門去辦事的時候,仍然遭遇到需要向公安部門開具各項證明,公安部門也從為人民群眾辦事方便的角度,為他們無奈地開具了一些證明。我想請問部長,《通知》下發之后,如何確保各個部門之間能夠認真貫徹落實這個《通知》,真正做到簡政放權,為人民服務?
傅政華:
這次進一步深入推進“減證便民”工作,就是要解決好部門之間、地方之間的統籌協調問題。國務院把這個責任交給司法部,就是要把部門協調好、把地方統籌好,而且在這個過程當中要加強監督、加強檢查,特別是這次將實施的讓群眾批評、讓人民監督的措施,我們相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和杜絕出現的部門之間的推諉扯皮問題,保證政府各部門和各地行政機關都能夠全心全意地為企業著想、為辦事群眾著想,減少他們的麻煩,提高他們的獲得感、滿意度。謝謝。
趙振華:
我講幾句話補充。昨天電視電話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對部門之間怎么樣打破信息孤島的問題專門作了強調,也就是剛才您提的問題里傅部長講到的,從督促清理證明事項的角度我們要做好有關工作。在信息共享方面,國家發改委牽頭出臺了一系列的措施。昨天電視電話會議上,發改委又作了專門的介紹,對如何打破部門之間的信息孤島,部門之間的信息如何相互核查,征集了社會上反映的100多個堵點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專項攻關,對部門和部門、中央和地方之間銜接不暢的問題捋出堵點,一個一個攻關,下一步從貫徹落實的角度,公安部和有關部門包括司法部從中進行協調,這些問題會逐漸得到緩解。
胡凱紅:
今天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傅部長、趙司長,謝謝各位。